5月19日,弘訊科技受邀請出席于福州舉行的2025(第三屆)兩岸碳中和大會。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兩岸發展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臺灣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共同主辦,以“可持續發展下的兩岸機遇與合作”為主題。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行業精英200余人與會,圍繞兩岸碳中和領域政策協同、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等熱門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公司董事兼CTO熊仕杰在會上發表了題為《智能制造下的節能革命:從控制器開始》的主題演講,公司從工業碳排放現狀、核心技術路徑及未來能源布局三大維度,系統闡釋了控制器在制造業低碳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展現其以技術創新引領行業變革的實踐成果。深入探討了工業控制技術在推動制造業低碳轉型中的核心作用,并分享了公司在智慧節能領域的創新實踐與戰略布局。
聚焦工業碳排痛點,錨定控制技術破局
2021年中國大陸工業過程碳排放占比達14.82%,其中塑膠生產碳排放量達2.54億噸;臺灣地區制造業碳排放占比更攀升至51.37%,金屬與橡塑膠加工領域尤為突出。在“雙碳”目標的政策驅動下,公司提出“以控制技術重構能效鏈條”的核心思路,強調通過智能化手段優化生產流程的能耗效率,是制造業實現減碳的關鍵路徑。
三大技術路徑:從效率提升到能源閉環
作為深耕工業自動化40年的技術先鋒,弘訊科技重點展示了三大創新解決方案:
1. 全電控系統革新工藝效率——通過高精度伺服控制技術,全電動注塑機能耗較傳統油壓機降低60%-75%,結合注塑微發泡工藝實現產品輕量化20%-30%,同步減少原料與能源消耗。以快餐盒制造為例,單臺設備每日可節電5%-8%、節省原料34公斤,年化經濟效益超5萬元。
2. 電磁回充技術重塑能源循環——創新開發的電機回充系統可將設備制動能量回收率提升至99.9%,應用于金屬加工與塑膠成型領域,系統能效提升達10%-30%。該技術通過動態優化設備啟停節奏,結合AI故障預判停機策略,進一步降低總能耗10%-20%。
3. 數字化碳管理平臺構建閉環——集成CBAM碳管理服務的智能控制系統,通過MES(制造執行系統)與EMS(能源管理系統)聯動,實現從單臺設備能耗監測到全廠碳排放MRV(監測、報告、核查)的精準管控,為企業應對全球碳關稅機制提供數據支撐。
前瞻布局:核聚變控制開啟零碳未來
核聚變憑借燃料豐富性、零碳排放及安全穩定性等優勢,被視為替代化石能源、提供穩定清潔電力的長效性方案,能為全球碳中和目標提供長期支撐。公司在核聚變托卡馬克裝置校正線圈電源控制器毫秒級精準控制技術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在多個核聚變項目中完成了關鍵部件交付,積極布局未來零碳能源市場。
全球化戰略賦能綠色生態
依托“自動化 + 數字化 + 新能源”三位一體戰略,弘訊科技已建立覆蓋 17 個國家的全球服務網絡,并持續深化與兩岸產業鏈伙伴的協同創新。此次演講不僅彰顯公司在工業控制與碳中和交叉領域的技術領導力,更以可量化的實踐案例,為制造業提供了從單點節能到系統減碳的完整路徑。弘訊科技將繼續秉持“Innovation in Motion”理念,推動控制技術從生產效能工具升級為碳中和核心引擎,助力全球工業邁向綠色智造新時代。